模塑件的“凹痕”是由于塑料注塑模具澆口封口后或者缺膠引起的局部的收縮。凹痕一般是由于模塑件的壁厚增加引起制品局部收縮增加而產生的,它可能出現在外部尖角附近或者壁厚突變處,如凸起、加強筋或者支座的背后,但也不全是出現在這些地方,有時也會出現在其他地方。產生凹痕的根本原因是材料的熱脹冷縮。模塑件的膨脹和收縮的程度大小取決于許多因素,其中塑料的性能,注塑溫差范圍以及塑料注塑模具模腔里的保壓壓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注塑件的尺寸和形狀,以及冷卻速度和均勻性等也會產生影響。
塑料材料模塑過程中膨脹和收縮量的大小與所加工塑料的熱膨脹系數有關,模塑過程的熱膨脹系數稱為“模塑收縮”。隨著模塑件冷卻收縮,模塑件與模腔冷卻表面失去緊密接觸,這時冷卻效率下降,而且這時的模塑繼續冷區繼續產生收縮。
其中半結晶塑膠材料的模塑件收縮率高,這使得凹痕問題會更加嚴重;非結晶性材料的模塑收縮較低,會很大程度地減小凹痕的產生。
壁厚的模塑件冷卻時間長,更容易產生較大的收縮,因此厚度大是凹痕產生的根本原因,在設計注塑件時加以注意,要盡量避免厚壁部件,若無法避免厚壁不均勻,應設計成空心的。